大陆架划界开启中非海洋技术交流新篇章

2018-09-14 18:18:00 来源: 中国海洋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方正飞

  回首中非友好交往史,海洋科技交流一直是中非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2年,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便与尼日利亚开展合作,执行中国-尼日利亚大陆架国际合作航次,开启了中非海洋技术交流新篇章。

  大陆架划界技术服务非洲

  2012年8月21日,中国和尼日利亚首次开展了为期9天的尼日利亚西部大陆边缘调查,首次准确获得了埃文和马欣大峡谷的走向和尼日利亚西部大陆边缘高精度的地形地貌和地球物理场特征,为尼日利亚大陆边缘地形地貌及其物理海洋、生物化学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尼日利亚大陆架划界提供了详细数据。

  以此为开端,大陆架划界技术成为我国对非洲开展技术援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6年,海洋二所和莫桑比克科研机构开展了中国—莫桑比克大陆边缘地球科学联合调查航次,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和水文两方面调查。

  据海洋二所研究员、中莫联合航次首席科学家唐勇介绍,中莫联合航次获得的多道地震剖面清晰地展示了沉积基底,为揭示莫桑比克海脊的地壳属性与构造演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获得的部分区域的高精度多波束全覆盖地形剖面,清晰地显示了地形坡度的变化特征,填补了莫桑比克在该区域多波束地形调查的空白,满足了莫桑比克对大陆架划界方面的数据需求。

  此外,我国还为塞舌尔、马达加斯加以及毛里求斯、桑给巴尔、喀麦隆、加纳、安哥拉、肯尼亚等非洲国家提供大陆架划界技术援助和合作。大陆架划界技术成为我国开展海洋国际合作重要科技资源。

  依托优势技术援助非洲

  为什么世界各国对大陆架划界如此重视?唐勇解释说,划定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外部界限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法律途径对世界海洋进行科学分配,事关国家海洋主权权益、资源利益和国家安全。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我国于2000年开始开展大陆架划界技术攻关,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的带领下,集合上千科研人员智慧力量,创立了弧后盆地大陆架划界地质理论,奠定了大陆架划界地质理论基础,构建了我国大陆架划界技术体系。

  而同样面临大陆架划界问题的非洲国家,无法依靠自身的技术能力独立完成。以莫桑比克为例,2010年7月,莫桑比克提交了划界案。该划界案基本建立在西方国家提供援助的部分数据基础上。“莫桑比克提供的数据测网密度稀疏、分辨率低,划界案中的关键多波束数据点不准确,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审查中很难通过。”唐勇说。

  为此,莫桑比克向中方提出请求,希望中方在地形地貌、沉积物厚度、深部结构和水文方面提供技术援助,获得更为详细的数据资料,为大陆架划界提供服务。缘于此,中莫两国2016年开展了中国—莫桑比克大陆边缘地球科学联合调查航次。

  创造条件助力非洲人才培养

  中国—莫桑比克国际联合航次期间,共有6名莫桑比克科考队员完整参与了莫桑比克南部海盆作业区的科学调查任务。“莫桑比克队员大多没有参加过大洋作业,双方合作有利于莫方了解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熟悉科考过程。”唐勇说。

  航渡期间,“向阳红10”船举行了首届中国—莫桑比克海洋科学研讨会,围绕莫桑比克海脊与海盆的形成演化、海洋划界问题以及两国间的科学合作,在板块运动和重建、地质构造和岩性、地壳深部结构、地球物理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联合航次莫桑比克首席科学家马哈俊表示,论坛让莫桑比克队员了解到了更多的大陆架划界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拓宽了视野。

  据了解,非洲海洋专业人才缺乏,海洋科研能力亟待提升。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帮助非洲培养了多位海洋领域人才。

  现就读于浙江大学海洋地质学专业的Nelta曾参加中国—莫桑比克国际合作航次。航次期间,Nelta对海洋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到中国学习。2017年9月,Nelta申请到了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选择唐勇为第一导师指导攻读海洋地质专业硕士学位。

  2016年10月,海洋二所还为塞舌尔大陆架划界培训人才,教授其参训人员外大陆架划界系统操作等知识。

  联合调查、技术合作、人才交流成为我国海洋科技与非洲开展合作的重要形式。未来,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推动下,中非海洋技术交流合作必将更进一步绘就新蓝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镛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