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加速打造中国“蓝色药库”

2018-09-12 16:59:00 来源: 中国海洋报 作者:

  本报记者王晶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及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今年,青岛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向高质量、品牌化、集群式发展,连续发布系列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目前,“蓝色药库”雏形已在青岛初步显现,为海洋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海洋生物是治疗疑难杂症新希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科研团队参与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已于今年7月顺利完成3期临床试验,为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这种新药就来源于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

  “海洋天然产物的特殊结构和生物活性,对治疗肿瘤和神经疾病等疑难杂症具有特殊效应,成为治疗疑难杂症的新希望。”管华诗说。

  管华诗告诉记者,人类已发现了3.5万个海洋天然产物,其中一半以上都有生物活性,远比陆地上动植物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高,而且还有很多未知的海洋天然产物。但迄今为止,只有13个海洋新药上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海洋、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不断发展,海洋装备技术不断升级,海洋生物医药进入了深度规模化开发的阶段。”管华诗说。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青岛将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大力发展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合成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开发的海洋药物,以及生物医用材料、功能食品、绿色农用制品、酶制剂、化妆品等功能性海洋生物制品。

  超算技术冲破“卡脖子”问题

  去年以来,管华诗科研团队致力于打造中国“蓝色药库”,已初步构建了海洋生物资源库和海洋药物相关信息库,未来将重点开发海洋小分子药物、海洋糖类药物、海洋中药和海洋生物功能制品。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金波说,海洋生物样品资源非常珍贵,天然产物含量极微,往往只能做非常有限的实验。在确定其有药用价值前,一般不进行大规模人工制备。在这种情况下,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不足20%,寻找海洋新药如同大海捞针。

  在打造“蓝色药库”过程中,青岛致力于利用超算技术解决海洋药物筛选难度大的“卡脖子”问题,建立了包含约3万个海洋天然产物的三维结构数据库,初步构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所有药物分子靶点数据库。

  今年7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发布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3.1万个海洋天然产物的准确三维结构等重要数据向全球开放共享。这是我国首次发布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可以提升海洋药物开发速度与效率。

  “我们将依托青岛、济南和无锡的超算资源和已建立的数据库资源,将海洋产物三维结构与药物分子靶点数据进行比对与计算,就像是‘钥匙’和‘锁’那样匹配进行比对与计算。”杨金波说。

  与过去微量海洋天然产物对特定疾病盲试相比,如今借助超算可把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从不足20%提升至60%以上。

  培育龙头企业搭建产学研用平台

  在“蓝色药库”开发中,管华诗带领的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从事基础研究,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负责产业化,临床试验和上市推广则交给合作企业。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还与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组建了总规模50亿元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初步形成了海洋药物研发的全链条。

  “十三五”期间,青岛将实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产业链条完善、研发实力雄厚、市场需求旺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将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创办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实验室,主要从事海洋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修饰与合成、质量分析、活性筛选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国家海洋药物高新技术产业化。

  今年3月,经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筹建“全国海藻生物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这将进一步推动海洋高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向高质量、品牌化、集群式方向发展。

  “在长期开发‘蓝色药库’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将海洋生物资源推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终端产品过程的核心,就是把已发现的资源加速形成创新、实用的产业成果。”管华诗认为,40多年来,以海洋生物药用资源为物质基础,我国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这一现代海洋新动能,进而形成海洋经济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技术和成果基础。而“蓝色药库”的开发,有望成为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导力量之一。

  “十三五”期间,青岛将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高地。到2019年,青岛海洋生物产业产值将超260亿元,海洋生物产业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海洋生物企业累计新增180家左右,累计新培育15家龙头骨干企业、143家中小微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上市企业,累计形成100个规模以上生物产业创新示范企业,打造40条海洋生物产业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镛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